建筑工程在施工工藝流程分九個部分:
定位 →鉆孔 → 清孔 → 鋼筋處理 → 錨固膠配制 → 植筋 → 固化、保護 → 檢驗
我們工人在打孔時要求的錨固深度進行打孔,孔徑保證每側鋼筋間隙大于2mm,然后工人用氣泵清孔,孔內干凈無灰塵。植筋膠量要保證孔內飽滿、把鋼筋螺旋擰入,使孔口稍有膠體溢出為止。在植筋膠固結完畢后,工人應進行現場拉拔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步。
一、定位
我們先是按設計要求標示鉆孔位置、型號,若基材上存在受力鋼筋,鉆孔位置可適當調整,但均宜植在剪力墻分布筋內側。開鑿防滑孔,在植筋標記點,用鑿子打出小孔,以免鉆孔時鉆頭滑動錯位。
二、鉆孔
鉆孔型式為沖擊鉆鉆孔。首先鉆孔一般要垂直混凝土構件平面,斜度不大于8度(距離樓板過近無操作空間或特殊要求除外),鉆孔深度為15d(d為鋼筋直徑)。鉆孔時進度不宜太快,以免鉆頭發熱影響鉆孔周圍混凝土強度。我們鉆孔時如遇到原有結構內主筋或箍筋需移位避讓時需核定后方可移位。
三、清孔
在清除孔內灰塵時,應在鉆孔過程中,孔內如果積存灰碴,尤其是向下打孔時,灰碴不易跑出,應經常清碴,否則會燒壞鉆機,燒壞鉆頭。這時工人要在清孔時可采用吹風機高壓沖洗。鉆孔完畢,檢查孔深、孔徑合格后將孔內粉塵用壓縮空氣吹出,然后用毛刷將孔壁刷凈,再次壓縮空氣吹孔,應反復進行3-5次,直至孔內無灰塵碎屑,在灌膠前,達到孔壁無灰塵,無油污,無有機雜質。
四、鋼筋處理
根據圖紙設計要求確定鋼筋長度才下料,如外部加焊鋼筋,其鋼筋宜先焊后種植,若有困難而必須后焊,其焊點距基材混凝土表面應大于15d(d為鋼筋直徑),并應采用冰水浸漬的濕毛巾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即需后焊的植筋最小長度為:孔深+焊接長+15d,以免焊接時高溫影響膠的強度。鋼筋表面處理,用電動鋼絲或人工鋼絲刷,清除鋼筋表面的銹蝕,用丙酮或酒精清除鋼筋表面油污及灰塵。
五、錨固膠配制
植筋膠分為桶裝式植筋膠兩種,由A、B兩組份組成,配膠宜采用機械攪拌,攪拌器可由電錘和攪拌齒組成,攪拌齒可采用電錘鉆頭端部焊接十字形Φ14鋼筋制成。少量可用細鋼筋棍人工攪拌。取潔凈容器(塑料或金屬盆,不得有油污、水、雜質)和稱重衡器按配合比混合,并用攪拌器攪拌10分鐘左右至A、B組份混合均勻為止。攪拌時最好沿同一方向攪拌,盡量避免混入空氣形成氣泡。膠應現配現用,每次配膠量不宜大于5公斤。
六、植入鋼筋
植筋膠按設計要求進行配制好后,人工喂膠,喂滿孔深的2/3 。將處理好的鋼筋,植入灌注好結構膠的孔內;人工插入法:將鋼筋插入孔內,由于結構膠有一定濃度,一般一次并不能插到底,采用反復拉出、插入或旋轉方法直到鋼筋插眼底(注意,有時插到底后,會有回彈,應加以防止)。鋼筋居中定位:由于鉆孔直徑比植入鋼筋直徑大,因此,植入的鋼筋可能不在中心,采用石子在孔口支撐定位,然后用硬膠將孔封閉,起到固定作用以防止孔內膠流出孔外。
七、固化、保護
固化時間指的是結構膠硬化時間,但膠的強度僅達到設計強度的40%-60%。當氣溫在20℃時,需再經過48小時左右后方能達到設計強度,因此一般要求結構膠錨固鋼筋,在施工完成后,根據環境溫度一般需48小時后才允許受力。 在結構膠沒有固化以前,應對錨筋進行保護,不得對錨筋進行搖擺碰撞,并派專人現場保護。
八、質量檢測
測量鉆孔外露鋼筋長度,確定植入鋼筋的深度。測量植筋的位置、型號、直徑規格是否有誤(做出記錄)。進行拉拔檢測,并由監理工程師對檢測結果鑒定認可。植筋深度允許偏差為+20mm,垂直度允許偏差為5°。
九、嚴禁質量問題隔夜處理的現象發生,每天進行質量小結。